智力與孕媽咪和寶寶的飲食
2007-06-04 23:10:00 by 分享快樂 網絡資料收集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使頭腦更聰明的食物是存在的。日本大阪大學蛋白質研究所教授中川八郎指出:飲食習慣與性格及精神活動有密切關係。如歐美人以肉食為主,擅長理論思維,性格剛強、固執;而日本人以米食為主,有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富有創造力。
大多數腦物質都是由氨基酸合成的,而氨基酸的來源是蛋白質,所以,蛋白質的攝取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的個性和民族性格。維生素與腦物質及其人的智力之間的密切關係也不可等閒視之。
膳食中缺乏維生素B1,會對中樞神經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缺乏者會引起「腳氣病」,並會產生嚴重的精神病變。
機體早期缺乏維生素B5,會影響智力發育,表現為反應遲鈍、恐懼、言語行動異常。
長期缺乏維生素B5,會出現「進行性癡呆症」,嚴重者可發生「癲狂」。
當孕婦體內維生素B6缺乏時,製造腦物質——酪氨酸的酶活性會下降,因而容易生出癲癇患兒。嬰兒膳食中缺乏維生素B6,會引起驚厥、神經炎。
膳食中缺乏維生素B11,除產生頭昏、頭痛等症狀外,還可能使人患精神方面的疾病,並有記憶力下降、急躁、煩悶、不安等症狀。
膳食中維B12供給不足,易患「智力衰退性精神病」,表現出判斷能力、記憶能力、自制能力下降,語無倫次,性格異常等症狀。
膳食中缺乏維生素C,可阻礙神經細管向大腦輸送營養成分的功能,從而使大腦不能及時得到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