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寶寶越過睡眠三大障礙
2007-06-01 04:15:44 by 分享快樂 來源:《年輕媽媽之友》睡眠異常直播一
6歲的傑傑看完槍戰片,非常興奮,臨睡前還模仿電影裡的招式,把媽媽逗得笑不停。可剛剛睡著才半小時,傑傑突然驚叫一聲坐起,表情驚恐地大叫:“媽媽!媽媽!……”媽媽趕緊抱住他,安撫他:“別怕,別怕,媽媽在呢。”但傑傑毫無反應,依然又喊又叫,還全身發抖。幾分鐘後,他才停止喊叫,繼續睡覺。第二天媽媽問傑傑:“昨天晚上你為什麼又喊又叫啊?”傑傑竟然完全不知道。以後,每隔十天半月,傑傑又出類似的發作。
異常現象分析——
睡眠障礙A:夜驚
傑傑在晚上的驚恐喊叫現象稱為“夜驚”。夜驚發生率約在兒童中占3%左右,男孩比女孩略多。夜驚可能發生在兒童的任何年齡段,但以5-7歲最為常見。夜驚多發生在入睡後半小時之內,最遲不超過2小時,約2/3的患兒發生在入睡後15-30分鐘。
夜驚,看上去很可怕
夜驚的寶寶容易讓媽媽特別擔心,因為此時寶寶的表情常常表現驚駭。他會突然驚醒坐起,面露恐懼表情,但意識仍朦朧,同時面色蒼白、呼吸急促、瞳孔擴大、出汗、脈搏加快。發作時,如果媽媽叫喚寶寶,一般很難叫醒。寶寶常會緊張地抓住任何人,似乎在繼續遭受某種強烈的痛苦,面對媽媽的安撫、擁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自行入睡。夜驚可一夜發生數次,也可能幾天或十幾天發作一次。部分寶寶夜驚時伴有夜遊。
他為什麼驚恐喊叫
寶寶夜驚的常見原因:主要為焦慮、受驚等心理因素,如家庭成員的重病和死亡,初次離開父母進入陌生的環境,外傷和意外事件導致的焦慮和恐怖不安等。此外,在睡前聽恐怖緊張的故事和看恐怖緊張的影視等,都可導致夜驚的發作。
媽媽可以做的
●如果發現寶寶夜驚,媽媽可以輕輕地拍拍他、輕聲細語地哄他,讓他安定下來繼續睡覺。
●不要讓寶寶睡前太興奮。
●不要讓寶寶在睡前吃得過飽。
●不要讓寶寶接觸到恐怖緊張的場景。
●如果寶寶夜驚反覆發作,媽媽應帶他去求診。
睡眠異常直播二
晚上9點,3歲的欣欣準時入睡。2小時後,還在燈下靜靜閱讀的媽媽驚訝地看見,欣欣迷迷糊糊地從床上下來,走進衛生間,抱了一個小臉盆又回到床上繼續睡覺。媽媽輕輕叫他,他無動於衷。第二天,爸爸媽媽又驚訝地看見欣欣迷糊著起來把爸爸的鞋子拎到小床邊。早上爸爸媽媽問欣欣為什麼要下床,欣欣卻回憶不起晚上的情景。
異常現象分析——
睡眠障礙B:夜遊
欣欣這種睡眠異常叫做“夜遊症”,俗稱“夢遊”。以往人們認為,夜遊發生是因為人在做夢。其實不然。近年實驗研究發現,夜遊並不是發生在夢中,而是發生在非眼快動睡眠的第3-4期,此階段集中於前半夜,故夜遊通常發生在入睡後2-3小時。“夜遊”是一種很常見的兒童睡眠障礙,大約每十個正常的孩子中就有一個孩子會發生“夜遊症”。
這種症狀可有家族遺傳傾向,但大部分夜遊的孩子是因為大腦皮層發育不成熟,或與精神創傷、心理緊張等因素有關。
寶寶夜遊時,你該叫醒他嗎
夜遊對寶寶的健康並沒有什麼不利的影響,一般無須特殊治療。不過媽媽要注意加強對寶寶的保護,防止寶寶在夜遊時發生意外。比如:把門窗加鎖,注意防火,把刀具收藏好,不在房間內堆放危險物等。
一般來說,發現寶寶夜遊,媽媽不必強行叫醒寶寶,因為那樣可能會使寶寶出現更為嚴重的意識模糊、興奮躁動等狀態。如果發現寶寶走出門外或意識迷糊地做事,媽媽可輕柔溫和地把寶寶牽回床上,讓他繼續睡覺。
如何讓寶寶不再夜遊
寶寶的大腦皮層發育尚未完善,白天過度疲勞、睡前興奮都容易誘發夜遊的發作,媽媽要注意避免這些誘因。對於夜遊頻繁的孩子,媽媽要帶他去看醫生,按醫囑服用藥物。
隨著年齡增長,大腦皮層逐漸完善,寶寶的夜遊症將不治而愈,媽媽不必為此害怕、擔憂。
睡眠異常直播三
凌晨,4歲的多多突然呼吸急促,隨即驚醒,口中不停地說:“媽媽,媽媽,我怕!我怕!”媽媽問她怕什麼,她說:“我夢見妖怪追我。”她的兩隻小手緊緊抓住媽媽,全身似有顫抖。過了好一會兒,她才安然入睡。此後,短則3-5天,長則1-2個月,多見此現象發生,且每次發作醒來都能講出夢裡發生的恐怖情形。
異常現象分析——
睡眠障礙C:夢魘
多多的睡眠異常就是“夢魘”,它與“夜驚”的最大區別是,夜驚的寶寶醒後本人什麼也不知道,事後沒有記憶,而夢魘的寶寶從夢中驚醒後,感到非常害怕,並且能生動回憶起恐怖的夢境。
睡著的寶寶,遭遇噩夢困擾
夢魘的寶寶外表並不一定能看出驚駭的神情,但他的夢境非常可怕,讓他遭受到極度的恐懼、焦慮。許多夢魘的寶寶會夢見自己被妖魔鬼怪玩弄,或被壞人猛獸追趕,或是自己及親人處與某種災難中,當時想喊喊不出,想逃逃不了,往往是處於無可奈何和透不過氣來的狀況中。在將醒未醒之際,寶寶常感到身軀和四肢難以動彈,如同被什麼東西壓住了似的,須幾經掙扎,才能完全清醒。
用溫柔驅除寶寶的夢魘恐懼
夢魘發生在有夢的眼快動睡眠階段,因為眼快動睡眠在後半夜的睡眠中占的比例比較高,所以夢魘在後半夜和凌晨發生的機會更多。夢魘的寶寶心跳和呼吸可能會加快,但不會有顯著的植物神經反應,寶寶可能突然驚哭訴說害怕。
發現寶寶夢魘,媽媽要盡快喚醒他,溫柔地擁抱他,安慰他,告訴他:“這是做夢,不是真的,媽媽在,不要怕。”等寶寶情緒穩定後,再讓他入睡。也可以給寶寶講一個輕鬆、溫暖的小故事,讓寶寶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重新入睡。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大腦的發育逐漸完善,夢魘的發生也會自然減少或停止。
寶寶夢魘,往往是因為——
1、心理原因。入睡前聽了恐怖故事,看了恐怖影視,心裡害怕引起睡眠障礙;白天被嚇唬或批評,心理壓力過大。
2、睡眠姿勢的原因。如睡姿不舒服,鼻子被毯子蓋住,身體露在被子外受涼,胸口受壓迫等。
3、疾病原因。有些寶寶因感冒而引起呼吸不暢,或寄生蟲病引起身體不適,或過饑過飽,均可引起夢魘發作。
寶寶夢魘,媽媽需細心觀察他的生活,為他解除各種容易導致夢魘的誘因。如果寶寶夢魘發作頻繁,媽媽可帶他到醫院,按醫囑口服藥物。
寶寶夜驚頻繁,媽媽注意異常狀況
隨著年齡增長,寶寶依然夜驚,或是某一段時期內寶寶夜驚頻繁,媽媽應仔細觀察並帶寶寶前去求診,因為這可能意味著寶寶患了以下疾病:
1、可能有癲癇病。夜驚可為癲癇的早期症狀之一,可由醫生結合腦電圖檢查,加以區分和治療。
2、可能是佝僂症。注意帶寶寶到室外陽光下活動,可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E和鈣劑。
3、可能是腦發育不全。腦發育不全的孩子的大腦皮層對皮層下中樞組織不能起很好的協調作用,所以引起頻繁的夜驚。媽媽應帶寶寶去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