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減肥的妙法
2007-05-31 14:28:10 by 分享快樂現在的人們生活越來越好。高樓大廈代替了低矮的平房,電視機、電腦成了大人和孩子們娛樂的工具。雞鴨魚肉再也不是什麼稀罕物。由此出現了高能量食物攝入過多,孩子們戶外活動減少,「小胖墩」、「胖丫頭」在大城市隨處可見。肥胖和超重已成為我國大城市兒童的主要營養問題。
肥胖的原因
人們平常所說的肥胖指的是單純性肥胖,而非臨床上的肥胖症。
單純性肥胖是由於食物能量攝入和消耗之間的不平衡,即「營養過剩」所致,它通過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可予以糾正。
引起肥胖的原因有——
1、遺傳因素
這是目前不可控制和改變的因素。
2、環境因素
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予以預防和控制,主要有以下兩個的因素:
能量攝入過多
如過多地攝入雞、鴨、魚、肉等動物性食物,尤其是豬肉;或長期吃較多的糖果、油炸食物以及飲用含糖量高的飲料等。
能量消耗過少
如長時間靜坐(看電視、玩遊戲機等)、戶外活動過少。
3、社會文化因素
我國傳統喜歡胖小孩,認為胖乎乎的小孩健康、可愛。這種對「白胖兒」的讚不絕口是引起兒童肥胖的重要的社會文化因素之一。
肥胖的六大危害
1、影響兒童生長發育。肥胖兒童身高發育較體重正常兒童提前,但「最終身高」卻可能低於體重正常兒童。
2、增加身體負擔,活動不方便。因此,肥胖學生一般不願意活動,結果使得肥胖更加嚴重。
3、導致呼吸困難,同時也有心臟負擔增加,大腦細胞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氧。造成兒童少年嗜睡、記憶力減退,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從而影響智力發育和學習成績。
4、肥胖的人比體重正常的人患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腫瘤的危險性要大得多。據統計,肥胖者並發腦血栓和心衰的人比體重正常者多1倍,冠心病多2-5倍,高血壓多2-6倍,糖尿病多4倍,膽石症多4-6倍。而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症、冠心病、某些惡性腫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大腸癌和前列腺癌)等,是目前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
5、肥胖的孩子因為行動相對笨拙,往往成為同伴取笑、捉弄的對象,容易產生自卑、抑鬱等心理上的問題。他們在集體活動或遊戲中常常處於不利地位,從而採取退縮或躲避的方式,使得其運動和行為鍛煉的機會相對於體重正常的孩子要少得多。由此,既不利於體重的控制,還會影響智力的發育。
6、值得一提的是,兒童時期的肥胖與成年期再發胖有所不同,兒童時期的肥胖不但是脂肪細胞的變大,而且還伴有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加,這為成年時的肥胖打下了基礎。
有研究表明,15%-30%的肥胖成人在兒童期就胖。1-5歲肥胖兒童中有27%的人的肥胖會持續到成年,43%的6-9歲兒童的肥胖會持續到成人。
不良生活方式助長肥胖
1、長期不吃早餐
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為重要的一頓飯,但卻常常被人們所忽視。人們吃晚飯的時間通常在下午6點半左右,一般不會晚於8點。因此,如果早晨7點半進食早餐的話,距頭天晚飯時間至少也在10小時以上,此時腹中早已空空如也了。如果不吃早餐,至午飯時間已經空腹十五、六個小時,則會出現強烈的飢餓感。為了填飽肚子,勢必會吃進許多食物。
2、吃飯過度過快
吃飯速度過快,使人在大腦的饑飽中樞尚未得到「飽」的指令時,已經有過多的食物被裝進腹中。長此以往,多餘的能量在體內轉變成脂肪貯存起來,便形成了肥胖。
3、經常吃過多的高能量零食
在正餐(一日三餐)以外時間所吃的食物,被稱之為零食。既然是食物,就會提供一定的能量。如果經常吃過多的高能量零食如巧克力、糖果、油炸食品(如炸薯條、炸土豆條等)、膨化食品、含糖飲料(如碳酸飲料),或在不恰當的時間如睡覺前半小時以內吃零食,則都有可能引起肥胖。
4、邊看電視邊吃零食
隨著電視節目的愈加豐富多彩,許多小朋友被家長接回家後的第一件事便是看電視,並且在看電視的同時,還會吃一些糖果、膨化食品等零食。這種行為引起肥胖的可能性很大。一方面,由於較長時間靜坐看電視時,其能量消耗遠遠小於戶外活動;另一方面,吃零食還會增加能量的攝入。長此以往,很有可能引起肥胖的發生。